研究会热线

0791-86208612

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福建尤溪、周宁游学考察活动

2025 年 4 月 25 日,阳光明媚,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南昌市易学研究会陈必荣会长一行赴闽游学考察,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便是深入考察闽中及闽西北地区传统宗词、墓葬以及人居环境文化,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奥秘。

      两路人马乘坐高铁分别从南昌、长沙出发,顺利抵达尤溪站。然而,一下车便与意料之外的细雨不期而遇。细密的雨丝纷纷扬扬地飘落,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几分湿润的气息。我们乘坐出租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向上行驶。车子在山间盘旋,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青山绿树在雨中若隐若现。一路看见郁郁葱葱烟叶非常养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海拔高达 900 米的山间公路。突然,一个山间盆地般的村庄印在眼帘,它宛如一条巨大蛟龙静静地盘卧在山间,这个村庄名叫长门村,其形态与名字十分契合,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命名的精妙。一下车,山间的凉风便迎面吹来,丝丝缕缕,带着些许寒意,只好把随身带的衣服全部穿上。到了易学会同事办公室主任张初黔家里,据张主任父亲介绍,这里夏天特别凉快,是夏天避暑的极佳之处,而且长寿老人很多。  

张家新建的的房子很大气,坐艮向坤,坤山高大,艮山厚实,整个村东西狭长,原名叫长林村,后更名为长门村。

image.png

次日清晨,天空中还飘着蒙蒙细雨。此时的长门村,被一层薄纱般的雨雾笼罩着,显得格外静谧祥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村庄安静得仿佛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托出这里的宁静。陈会长发现在村子东面有栋红瓦房子比较显眼,正对来水,虽然招财,可惜大门形状怪异,断定必出残疾之人。一问张主任父亲,果然如此。

image.png

早餐后驱车前往西滨镇双洋村考察当地的人居环境。走进村庄,只见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一条宽阔的道路沿溪流蜿蜒而下。溪的两边依山而建的一栋栋红砖黑瓦或灰砖红瓦民居整洁规范,错落有致,古朴端庄,看起来应该是有年头了,很象北大红楼的风格,难怪2019年6月6日,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image.png

我们首先来到一位蔡姓朋友家,得到其父母的热情欢迎。站在他家二楼前面看见明堂开阔,坐丙向壬,大门右前方做了一个门楼坐未向丑。右边有条小溪流水潺潺,屋后山坡上有座庙,后面天然石头建围墙。

image.png

据蔡老先生介绍,尤溪县西滨镇双洋村,原名“钱溪”,当年,因双洋林木较多,砍伐后都需经村里小溪通过木排运往尤溪口、福州等地,故而古人称该地为“钱溪”。清代至今,人才辈出。

随后蔡老先生带我们去参观了蔡氏祠堂,牌扁上写着“兄弟举人”。据蔡老先生介绍:蔡氏祠堂,坐西朝东(庚甲向),后靠山厚重有力,形似一条自北向南的鲤鱼形,祠堂正好建在鲤鱼的肚子的肛门处(有多子多福之诱导力),美中不足的是宗词左右砂手皆空,门前明堂不大(被两排房子挡住视野),好在一条“钱溪”自右(北)到左,(西南坤位)出水口虽然宽而不收,但是人为建造的一座石拱桥和一丛香樟树弥补部分不足,可喜的是,前面稍远处案山郁郁葱葱,象个金元宝形状,又象一顶官帽。

image.png

image.png

注:宗词右前方是蔡老先生堂兄弟侄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休已倒,现只剩下门头。

image.png

中饭后,我们对蔡老先生祖父虎形山墓宅进行了考察。上山的石阶长满青苔,下雨天滑得很,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image.png

image.png

祖墓巳山亥向,靠山厚重,绵延百里,高瞻远瞩,左右有情,形如猛虎下山连踩两座山头,再跃追乾山之形势,明堂温暖如春,实在是妙不可言。诗曰:

钱溪毓秀尤溪宾,兄弟高举蔡人奇。

虎跳三峡护乾龙,京城过客永安民。

image.png

随后,我们马不停蹄,前往尤溪县洋中镇桂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尤溪蔡氏聚居开基发祥地)风景区,山路十八弯,映入眼帘是,依山而建的古厝,土墙黛瓦,飞檐翘角,没有一点现代气息,宛如回到远古年代。波浪般的青山以保护者的姿态荫庇着这里的村民。据了解,几个世纪以来,桂峰蔡氏以农耕为主,民风淳朴。

  走进景区,里面人潮涌动,首先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是进入村落的一座石拱桥,当地人叫它“石印桥”,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桥。石印桥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当地文化的象征。桥的两边种有四棵桂花树,树下分别围着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石墩,这些石墩分别象征着太阳、月亮、书本和官印。

在桂峰村的文化和历史中,石印桥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例如,当村里有人生孩子或结婚时,新人会走过石印桥来迎接新生命,寓意着一生平顺。而当有人去世时,家属也会通过石印桥送他往生,象征着早升天堂。因此,石印桥也被当地人称为“人生桥”或“生死桥”。

image.png

沿着弯弯的石板小路往上走,很快找到蔡氏宗祠。宗祠的门楼小巧华丽,额书“蔡氏宗祠”。走进蔡氏宗祠,庄严肃穆的正堂,神龛、匾额、对联一应俱全,散发出蔡氏家族的书香之气,见证着桂峰蔡氏人才辈出光宗耀祖的事实。

image.png

接着来到了整个桂峰的核心位置,蔡氏祖庙。风趣幽默的蔡导游对于自己的家族史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介绍说;蔡氏先祖定居桂峰之初,便建起了家族祖庙,以示重本溯源,不忘先祖。祖庙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乾隆年间遭火灾,后又重建,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迭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井,被誉为“龙眼”。

祖庙背靠凤凰山,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左右两边分别居住蔡氏族人,房子建筑酷似飞凤展开的翅膀,飞凤前两边农田就象一本摊开的书本,所以地理师根据此形象“呼形喝象”取名“飞凤衔书”,在凤头位置建筑蔡氏祖庙。大门两侧分置两扇圆窗,寓丹凤之双眼。石阶象凤嘴,祖庙外形用木栏栅结构如鸟巢,寓意让凤凰栖息在此。后来又在蔡氏祖庙前(下)面建筑了蔡氏宗祠专门用以族人议事(现蔡氏理事会)。

image.png

导游带我们上了天台,站在天台上能看到桂峰全貌,古人形容的飞凤衔书实在太形象了,令人惊叹不己!

  遥远的桂峰,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冲刷,有的围墙已有缺口,有的房屋成为危楼,风化斑驳了的老屋容颜,虽然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依稀看到曾经的辉煌与璀璨,总是吸引着四方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或考察。

image.png

由于时间关系,尽管大家意犹未尽,我们还是要按计划到周宁县去住宿。

       第二天(27日)早餐后我们驱车考察周宁县李墩镇际会村叶氏宗祠文化,幸运的是我们刚到村口就在大马路旁遇见一位颇有形象的长者,康厚荣副会长迫不及待的下车了解情况,更巧的是这位长者正好姓叶,我们称呼他为叶叔叔,叶叔叔很热情,不但带我们去参观了当地特色宅院,还带领我们考察了和他爷爷的祖墓以及叶氏宗祠,真是无巧不成书,只能用“真诚感动了神灵”来说明问题。

image.png

注:还没有到村口就发现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观。

叶叔叔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堂侄的特色宅院。宅院坐西朝东,灰砖结构,木质门窗传统古朴,尽显平易近人之形象。房前明堂虽小,但是两排矮平房加上山峰却呈(似)三步式云梯。美中不足的是,后空右空,巽位小屋为忌,谨防后劲不足,女子为绊。

image.png

接着,我们先驱车水泥路,后徒步羊肠小道,大概二十分钟左右来到他爷爷的墓前。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这是个非常吻合传统墓葬文化的一处宝地。丑山未向,站在明堂内,感觉风和日丽,身心愉悦。只见前局开阔,层峦叠起,左右护砂有情,站在高处一看,背后五座小山包如同五指,前面如手掌,穴位正处掌心,如同一只巨大如来掌,形若排山倒海之势,真是妙不可言。遗憾的是,不远处两架高压线夺其光芒。即兴诗曰:

周宁风云际会村,五指如来掌大印。

朓望赣粤通渠愿。天有高压地有缺。

image.png

image.png

考察完墓地环境后,我们马不停蹄来到叶氏宗祠,粉红色叶氏宗祠坐西朝东,格局方正形象端庄,稍嫌前局大山逼近。令人惊奇不已的是,宗祠右前方不到十米远的焚烧炉房酷似一台典型筑坝夯土的夯杵(夯杵乃开山劈地、引流成河之器)。根据易学天人合一,内外相应和传统人居环境原理推断,这里适当的时期会出现象修建四川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一样的人物出现。

image.png

古今夯土筑坝的夯杵下图:

image.png

最后,我们还初步考察研究了际会村的整体人文于自然环境。据了解,坐落于周宁县西南角李墩镇际会村,距离县城19公里,平均海拔840米的青山环抱之中。几百年来,际会村民风淳朴,人文昌盛。显而易见的是,一条大概自北向南弯弯的河流穿村而过,在古月寺旁(水口)处与另外一条小溪汇流。整个村落独特的船形布局,配上(岭兜处)一棵吸千年日月精华雄伟俊秀身姿的赤皮青冈“树王”,(如同一把巨大的“船桨”),共同组成一幅扬帆远航的美好画卷。

image.png

image.png

注:河流穿村而过,与另外一条小溪汇流在古月寺旁(水口)。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注:一棵赤皮青冈“树王”如同一把巨大的“船桨”。

在回程的路上,经过唐朝魏征宰相故里。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是唐朝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以直言进谏著称,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创建了“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image.png

image.png

在魏氏宗祠内,摆满了先人的灵位,以及魏氏先贤功德,家训篇幅很长,说明魏氏重视家风,家教有方。

image.png

注:唐太宗李世民称赞魏征名句,世代传诵!

image.png

本次入闽考察,大家深入了解了当地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领略了岁月沉淀下的风土人情。还对易学与古村落、宗祠建筑文化,易学与墓葬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目前的人居环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研究。一致认为,这些古村落、宗祠、墓地不仅是家族生活、祭祀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还是人们追根溯源,凝聚力量的精神家园,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也蕴含着深厚的易学理念。同时,大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更加深入人心。


 福建尤溪周宁考察记

                                ——康厚荣

尤溪桂峰古韵长,飞凤衔书著华章。

蔡氏贤才多俊逸,科名闪耀史流芳。

周宁再探渊源处,叶氏祖坟聚祥光。

众星捧月风水妙,省长荣出耀朝堂。

 

《尤溪周宁游学记》

                                 一一张虹

尤溪周宁情韵长,诗章唱和谱新章。

蔡叶贤风皆俊朗,古今德誉共流芳。

桂峰古韵意深广,祖冢祥辉映浩茫。

相探渊源心更暖,共期盛景绽荣光。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 秘书处

2025年5月12日

相关信息
· 朝孔子圣贤,悟易学真谛!山东游学考察活动
06-11
·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与曲阜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学术交流
05-30
· 福建尤溪、周宁游学考察活动
05-12
· 人居环境实践课
04-16
· 车祸现场的“银针守护者”——易医涂文辉的医者仁心
04-15
· 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易学传承人户外实践暨学雷锋活动
03-25
·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2024年年终总结暨2025年元旦迎春联谊会
01-11
·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甲辰年第二次理事会议
11-18
· 湘、赣、鄂三省易学专家学者考察研讨交流活动圆满完成
10-28
· 品文化江西,扬赣风鄱韵
10-13
· 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游学活动圆满完成
10-03
· 陈必荣会长一行赴安阳周易研究会考察学习
06-24
·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与天水周易学会及天水老子文化学会在天水市人大会议室进行学术交流
06-21
· 游学天水卦台山,祭祀人祖伏羲氏
06-19
· 南昌市易学研究会新春学术交流茶话会圆满完成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