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热线

0791-86208612

易学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易学天地 > 易学(人文)理论
如何落实传承发展江西易学文化

几千年来《易经》的思想始终成为伦理道德标准的核心,为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文明礼仪之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易经》的核心精神主导着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指导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生生之谓易”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哲学思想,以及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象数模式,成为华夏乃至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思想之源。

根据中央、国务院两办发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件,我们来谈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该如何正确认识与定位江西的易学文化、如何大力发展江西的风水文化,并如何将其稳定落地并善始善终?

——题 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但是,各地的组织和个人的理解和传播方式都不一致,可以说很多工作还有不妥,而易学文化也不例外。根据民政部公示,全国共有百余家地市以上易学(周易、易经)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将成为当下传播易学文化的重要力量。我们江西需要统一步调,南昌易学同仁更要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一切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工作都是无用,一切复古且不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路线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随着中国文化逐步被世界各国认可,我们每一位易学者将来都有责任要把中华《易经》的故事、文化讲给外国人,把中国精神展示给世界,让世界赞美中国,赞叹中国先贤之伟大。作为易学者,最基本的要做到不能崇洋媚外,要有中国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你是一位中国人,一位肩负民族文化发展重任的中国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以来,习总书记发表了多次讲话,相关部委也制定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面我就《意见》要求,如何落实传承易学文化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研究与继承易学精神,发展创新性应用,使易学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国内外社会相协调。


中华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华易学能更好的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易学研究者自信且骄傲的地方。我们研究传承易学文化必须根据国家的政策、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所需,有序进行。多研究、多挖掘、多宣传《易经》的优秀思想,《易经》的内容除了阐述自然发展规律,也讲传统人文美德。

研究《易经》之人,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但有“闲坐小窗读易经”的浪漫学习情怀,也要有“止于至善”的严谨学术精神。汉墓帛书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说的就是孔子五十岁后专心学《易》,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居住的时候把《易经》放在席边,外出的时候把《易经》放在口袋里。又记载“韦编三绝”,反复翻读,连竹简的牛皮绳子都断了多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那么易学的发展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两者关系,我的观点是:

自然大道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继承,在规律上得出的优秀的思想,需要继承,这均正是《易经》之所以是经的原因。当代易学者需秉持客观、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转化创新。在易学体系下的技术层面的内容,需要创新,曾经服务古代人民大众的技术,许多已经不适应当代环境,我们要从技术中提取核心内容,并与现代科技结合,使之创新,使之能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指导社会群众向美好生活发展。比如在建筑风水学上,古时候使用罗盘定向,而今天我们可以使用卫星地图、电子激光罗盘仪等提高精度;对于高处或复杂地形的目标,可以借助无人机拍摄;古时候建筑都是低层且不复杂,今天都是高楼大厦且内部纵横交错,那么就需要结合运用建筑物理学、几何学等内容进行精准计算测定。


二、激活易学文化活动,将传播工作贯穿到群众生活中。


优秀的易学文化只有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才能有生命长久持续,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易学者们需积极以各种方式开设讲座去普及宣传,把《易经》通俗化、生活化、应用化,这也是儒学所提倡的。何谓儒学?人们所需之学,将《易经》的规律及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学问。易学中的许多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真理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并形成读本或者教材,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传递给社会大众。比如要大力弘扬易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崇善、向上的思想文化内容等。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受到《易经》的伟大,体会孔夫子在《易传》中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感慨。2015年春,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各级相关单位部署科普阴阳五行理论、宣传中医的常识,作为中国公民科普工程的一部分。

除了在社会上传播易学外,更重要的是要将易学常识普及到大学、中小学去。按照教育部部长今年在两会上的说法,这就是一项固本工程,一项铸魂工程。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指导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易经》中讲的龙马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涵盖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这是我们的国家、民族延续几千年历史并屹立东方不衰的重大支柱。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国民教育中缺乏这种精神素质的教育,那么未来国人将会重心漂移;如果不把《易经》的精神继承下去,不用《易经》的精神去稳固国人的心智,未来的国人将会失去龙马精神,失去民族精神家园。


三、在当前的形势紧迫下,全方位的传播工作,我们需要完成教材建设、教育培训、学术研究、国际传播四大面的工作。


1、教材体系的建设是一件很关键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学段以及教育对象,设置的内容及难易度都是不一样的。此外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社会,这需要组织有实践经验、有研究造诣的易学专家来编写。规律性的内容要大道至简、客观科学,技术层面要结合现代技术。

2、教育培训是具体落实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段采取常识性的图文展览,及塑造人格为目的的课外读物、动画多媒体等来传播;大学院校除了开展各类的学术讲座,还可以与相关院系合作,开展技术层面的职业培训,比如建筑文化师职业培训,中医养生师职业培训;社会上可以针对社区开展科普讲座,针对企事业单位可以开展易学对管理者的启示讲座、易学与人生等方面的专题沙龙;针对社会上的易学技术层面的职业人士,提供深造的培训环境,并制定职业技术考核指标及评定办法。

3、学术研究方面,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结合时代实践特点,科学地发展易学文化。抵制复古主义,坚决反对伪科学、伪易学等不正学术行为。同时进行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促进行业自律,个人自觉。时刻记住学易、从易的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国际传播方面,是指不仅要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还要出国出境,讲好《易经》的智慧故事,展示易学的玄妙技术。同时把握传承发展易学文化和借鉴吸收当代科技及外来优秀文化的关系。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作为技术辅助,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易学文化。

以上内容均根据国家政策及领导人讲话精神,进行阐述传承易学文化的迫切需要,在研究与传播方面作抛砖引玉,最终落地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有志之士易学同仁的协作、努力,方能将江西易学文化发扬壮大,造福社会,并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相关信息
· 《易经》的 18 条人生哲理不可不知!
12-01
· 《易经》的形成和历史人物简介
10-27
· 《易经》
10-27
· 人文易学代表人物;孔子述《易》
10-27
· 五行思想与五常思想的对应统一
06-08
· 周易学习中的定位
06-08
· 杂 卦 传
06-08
· 对研易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06-08
· 习近平引用《周易》
06-08
· 赣南营前风生水起的奥秘
04-02
· 风水环境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06-29
· 古代军事运用的易学思维
06-29
· 如何落实传承发展江西易学文化
06-29
· 国文化与建筑风水
06-29
· 论黄帝宅经对人居环境的作用
06-29